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创新 首提整治“内卷式”竞争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2025年政策前瞻的重磅会议,本次会议不仅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还对明年政策发力重点方向做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会议确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中,排名第二位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具体的表述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这些关键词无不显示出这项2025年重点任务的科技浓度之高。事实上,该项重点任务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产业界对于规划的2025年重点任务又该怎么干?
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层面,相比去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然后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端利涛对记者表示,这就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是新质生产力。因此,明年产业政策的重点必然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
端利涛还指出,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无端打压呈加重趋势,核心技术攻关必然成为今后科技领域的重要任务。“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改以往表述,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对此,他判断明年科技创新领域必然会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
端利涛进一步表示,与以往不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技术攻关,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这表明中央更加关注有效技术创新,让技术创新真正投入使用,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内卷式”竞争首次在高层话语体系中出现。
“内卷状态,是一种虽然经济活动貌似在有条不紊进行,却没有相应质量、品质、内涵提档升级的‘空转’‘过密’的经济发展实质停滞状态。” 苏州国际发展集团在站博士后、二级律师刘安对记者表示,在这种状态下,市场竞争并不能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优化配置资源、促进技术进步等机制性作用,反而是将市场主体禁锢在低价低质、“没有效益的重复竞争”恶性格局之中。
在他看来,对于需求端而言,“内卷式”竞争往往伴随的是质量低下,服务劣化,最终导致消费者整体利益受损。这种因为“空转”“过密”而形成的恶性竞争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之大,从中央宏观政策定调的“防止”到“综合整治”表述变化可见一斑。
“因此,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实际上也是对当前宏观经济中突出问题的‘对症下药’。”刘安表示,从根本上还是要长期沉稳布局于基础理论的突破式创新、积极探索具体科技、体制、机制和理念的渐进式创新,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原有的低质量发展模式和赢得市场份额的老发展路径,打开新的利润空间,建立新格局。”刘安如此表示。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从产业政策来看,中央经济会议再次提及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再提“人工智能+”,产业机会在哪儿?
另外,这次会议还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15年,中央提出‘互联网+’行动。之后,中国数字经济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百业俱兴。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更新迭代,为新业态的创新提供了土壤。”端利涛指出。
而华泰证券科技与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黄乐平也有类似观点。根据《国际金融报》的报道,黄乐平认为,“人工智能+”行动可以类比以前的“互联网+”行动,目前看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动车等智能硬件;二是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转型,方式是推进国产化AI软件的普及;三是发展AI应用。
2024年年初,“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北京、上海等多地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政策,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智”量。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并于2020年首次突破20万家,2021年、2022年我国分别注册37.1万家、43.3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50万家,全年注册量同比增加24.3%至53.8万家。截至11月26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46.4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企查查数据还显示,我国现存193.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行业分布上,归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最多,有58.8万家,占比30.5%;其次是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有55.7万家,占比28.9%。总的来看,现代科技服务业合计占比59.3%。
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不仅有助于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是当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和眼睛、鼻子、耳朵、嘴有关的能力,AI的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很多场景,而和大脑有关的场景现在还看不到特别好的地方。但是和具体的业务的逻辑结合,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结合目前工作,原苏宁科技集团副总裁、现彩食鲜副总裁兼CTO乔新亮指出,“我们公司业务是4年前的5倍,员工数是原来的3/4。”
从公司实务的角度,乔新亮认为:“真正的智能企业是要去接管业务,用IT去接管业务,而不在于使用的技术,尤其不要拘泥于AI的技术。总之,技术要为我所用。”
他还提到,用已有的技术把新的技术结合起来,完善产品,去取代业务、接管业务,这就是新的智能体。“而这个可以类比战争中的坦克师,相比用冷兵器组装起来的骑兵,是可以完全碾压的。”乔新亮表示。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沈阳屹晟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s://syysheng.com/post/3747.html